|
億杰控股集團是一家旗下有多家子公司,集能源礦產、商業地產開發運營、電力技術、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產業、醫療健康、智慧物業于一體的綜合性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和多家央企、國企成立了混合所有制企業。各業務板塊分布在陜西、青海、四川、福建、河北、寧夏、天津、廣東、內蒙古等地及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匈牙利、俄羅斯、土耳其、英國等國。
在“混改”方面。集團先后與陜煤化集團、陜西有色集...詳細>> |
|
|
|
|
西安晚報 |陳高志: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再利用體系 |
時間:2022/9/19 點擊率:124 字號:大 中 小 |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大勢所趨。
一季度,陜西省汽車制造業成績亮眼,全省累計汽車產量23.46萬輛,同比增長50.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6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汽車14.71萬輛,同比增長16.3倍,增速位居全國各主要汽車生產省份第一位。同時根據陜西省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陜西汽車消費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中數據顯示,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發展異軍突起,2021年限上汽車零售企業實現新能源汽車銷售89.06億元,同比增長81.0%,始終保持高位增長。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一般在8年左右,面對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不斷增長,未來幾年即將“退役”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將越來越多,所以陜西省廢舊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處理再利用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
一方面,未來廢舊新能源汽車電池將產生大量的廢舊物,而這些廢舊物中含有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組分,加之固廢產生源分散,規范收集難度大。雖然當前國內很多汽車生產廠、電池廠、第三方回收機構等都在積極布局電池回收產業,但在“正規軍”之外,還有不少“小作坊”從事電池拆解業務,技術工藝參差不齊,市場亂象叢生,流入非正規渠道的廢舊電池將造成嚴重的水、氣和土壤污染,危害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將會給環境、社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使原本“綠色”的初衷變得不再“綠色”。
另一方面,無論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雖然都屬于新能源動力的范疇,符合國家“碳中和、碳達峰3060目標”的戰略要求,但當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時,必然會阻礙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該何去何從?這背后,既要算好回收處理中廢酸、廢堿、廢渣排放的“環保賬”,也要算好循環利用的“經濟賬”。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高價值金屬,如鋰、鈷、鎳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國內供給來源,有保障我國資源安全的重要意義。
如何構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成為一道迫在眉睫的必答題。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完善政策法規。我省應在充分借鑒和學習先進國家和省份既有經驗的同時,按照國家部委相關政策文件為指導,盡快組織相關部門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再利用政策體系的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管理規范,力爭在大量廢舊新能源汽車電池需要處理之前形成內容完備、實操性強的回收政策體系。
二是制定回收標準。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部署了五大重點工程和六大重點行動,其中就包括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工信部此前也表示今年將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支持高效拆解、再生利用等技術攻關,不斷提高回收比率和資源利用效率。建議結合我省實際情況,聯合省內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電池廠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發先進、回收率高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使回收設施運行接近零排放。制定出針對性強、操作便捷的回收技術標準,推廣應用回收率高、二次污染少的處置技術。
三是構建產業體系。引入技術、運營經驗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企業;建議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搭建覆蓋新能源汽車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產業鏈閉環創新平臺,加大鼓勵氫能等新能源電池的研發;鼓勵我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積極投身廢舊新能源電池回收再利用產業,加大對廢舊新能源電池回收企業的獎補力度。
(作者系陜西省政協常委,陜西省工商聯副主席,億杰控股集團董事長)
來源:西部網-陜西新聞網
|
|